率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北京的重要政治任务。

“优化营商环境最终要体现在政策落地、环境改善和企业发展上。”市委书记蔡奇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的这句话,点出了营商环境改善的难点和痛点。

营商环境是指伴随市场主体从开办、运营到注销整个过程中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通常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国际经贸环境等,是一个系统性的环境。北京当前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发展、市场活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

问需于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市委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建立市区两级领导联系对接企业制度,精准做好“一对一”服务,高效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等问题。

市委书记蔡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密集走访,从市属国企到“独角兽”企业,再到高新技术企业,面对面沟通服务。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访企业

上周六,蔡奇和陈吉宁来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进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和京东方集团,关切询问企业经营发展有什么困难,要求相关部门与企业现场对接,主动上门做好服务。

北汽是市属最大国企,也是蔡奇的企业联系点。在这里,蔡奇“一对一”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根据企业特点和现状,他要求相关部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拓展市场、促进企业转型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在北汽“一对一”为企业解决问题

陈吉宁走进滴滴出行和北京字节跳动科技公司(今日头条),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并就地与美团点评集团、快手科技公司、自如公司、斑马资本、地平线科技公司、科信美德生物医药公司、同方威视公司、毕马威中国等多家“独角兽”企业负责人坐在一起坦诚交谈,就事关企业发展的科研投入、人才引进、专利申请、税收政策、行政审批等问题当面听意见、问需求。

企业是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市委明确,5月份,市级四套班子和各级领导都要走访企业,奔着问题去,奔着抓落实去,奔着服务去。

校准坐标

优化营商环境要看企业的“获得感”。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是营商环境改善的校准坐标。市领导深入企业,既是“带头干”,也是“带着干”。识政君(ID:PoliticalInside)梳理发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各区各部门紧锣密鼓、现场办公,问需于企业,更问计于企业。

市工商联邀请市发改委、规划国土委、住房城乡建设委、财政局、国税局、工商局、城市管理委、商务委、金融局等部门,面向余家民营企业解答政策。

市工商联联合多部门与企业“面对面”

市发改委邀请北京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的十多位高管走进会议室,就智慧物流发展、腾退空间利用等问题“一对一”交流对接。面对苏宁集团提出的在商业零售、物流服务、地产规划、文创体育、金融投资等方面的诉求,市发改委按照各处职能分工,共安排了与企业诉求直接相关的7个处室参与讨论。

国地税联合举办税收政策解读会,就增值税改革、环境保护税、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等一系列最新最热的税收政策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多家在京央企、北京市属国企、高科技企业的财务代表参加。

“请进来”听意见,更要“走出去”问需求。

东城区由27位区领导带队走访家重点企业,解决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西城区明确,每位区领导负责联系重点企业5家左右,属地街道对每家企业每年至少走访2次,依托热线建立健全有效的问题反馈渠道。朝阳区制定名税收靠前企业、家准规模企业、个拟引进的重点项目“三个一百”企业服务计划,加强企业沟通联系与服务。海淀区组织余家企业问卷调查、50余家企业走访座谈、掌握余座重点5A级楼宇企业信息,制定“精准订单式”服务清单。门头沟区建立新设企业回访工作机制,通过“电话询问、网上指导、QQ跟踪”三个步骤,加强政策宣讲服务。昌平区制定家重点企业区领导“一对一”服务工作方案,建立主管区领导定期座谈会机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有从企业最期盼的改起,把制约环境建设的症结找出来,影响市场活力的问题摆进去,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栽桐引凤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吸引企业留下来的因素,除了市场,更重要的是环境。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去年9月以来,北京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条高含金量的“政策红包”清单相继出台,在投资准入、人才引进、生产经营环境等方面让企业享受更多便利。

“9+N”系列政策发布,多部门集中解读

今年3月,市政府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的“9+N”一揽子政策,聚焦办理施工许可、开办登记、纳税、获得电力、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登记财产等重点环节,继续为企业“减负”,被企业家称为营商“大礼包”。

送出“大礼包”,更需落地见效。

东城新设企业审批3天全办好;丰台工商分局办理营业执照变更,最快1日可取;朝阳内资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1日可拿;昌平国税局推出“预约办税”,10多分钟可办结;外商投资企业“全周期”管理机制已向全国推广;项目审批也按下“快进键”,企业频点赞……

从立项、审批到贷款、建设、税费缴纳,为整个流程做“减法”,是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加法”。各类减负政策,使企业轻装上阵;更精准的服务,让企业快马扬鞭。

一系列改革举措,是以提升行政效率换取企业活力,是对首善标准的诠释。只有真正以市场的理念、改革的思维,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才能把为企业服务落到实处,才能用营商环境的改善,用企业和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知多一点

撰文

高枝摄影

戴冰孙戉

来源:识政

编辑:T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