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11月以来,北京地区已报告4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均为高龄老人。在此前多地发生的本土疫情中,老年人均是新冠面前最脆弱的群体。
随着变异株传播力增强,即便深居简出,老人也无法将病毒彻底隔绝在外。从医学角度而言,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后重症或死亡的最有效手段。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加强科普的力度和细致程度,增加不良反应检测系统的公开性,以及完善接种事故保险。在基层,则推出了流动接种队、爱心接驳车等服务,增加疫苗的可及性。
老年人感染引发重症的风险远高于其他人群
11月23日,北京市一名87岁新冠感染者死亡,这已是11月以来,北京地区出现的第4名死亡病例。整合官方公开的医疗信息可发现,四人的共性在于均为高龄老人,且各自合并多种基础病。
类似情况在多地本土疫情中曾有发生。今年初,香港发生的大规模疫情波及养老院,出现大量老年人死亡病例;今年4月下旬,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4月25日,上海市共有死亡病例例,平均年龄82.52岁,7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总数的86.32%。死亡病例中12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其余均未接种。
疫情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老年人。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曾表示,病例总数中,老年人群病例所占比例低于年轻人群,但老年人一旦感染,引发重症以及死亡的风险都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降低流动性、提高养老机构防护等级是避免老年人感染的有效尝试,但并不能完全隔绝外界的风险。余文周称,鼓励没有接种禁忌的老年人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如果已经满足加强免疫接种条件,还要尽快接种加强针。
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为65.7%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近日介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2.28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以上人口的90.65%和86.38%;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疫苗接种率不是很高。
是什么阻碍了老年群体接种疫苗?北京某区疾控中心免疫科科长告诉记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复杂,基础疾病较多,其中一部分人群所患疾病属于禁忌症范畴,不适合接种疫苗;一部分人认识不到疫苗的作用,不愿意接种;还有一部分人对于健康比较敏感,接种疫苗后发生或听说身边人发生偶合反应(产生与疫苗无关的症状)并将其归因于疫苗,不愿意继续接种。
事实上,老年人所担忧的基础病,恰恰是应当尽快接种疫苗的理由之一。
余文周称,老年人有很大比例具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其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会增加数倍甚至几十倍;另外,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也会导致一些慢性病症状加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较常见的基础病,是新冠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关于偶合反应,上述免疫科负责人表示,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已经达到九成以上,因此,由于个人健康因素,不接种疫苗也会发生症状,此时也容易导致将这些症状和疫苗关联起来。
对于老年人深居简出、不必特意接种的观点,疾控部门多次解释称,老人虽然很少出门,但家人、照顾人员都有感染病毒的机会,而这也意味着,随着变异株传播力、隐匿性的增加,老人被感染的风险仍然存在。
多地区创新服务举措为接种增加便利
如何让老年人愿意接种疫苗?
今年9月,中疾控周报刊发了一篇《Perspectives:PromoteCOVID-19VaccinationforOlderAdultsinChina》的文章,其中建议,应优先、重点考虑老年人作为疫苗接种人群。患慢性病不会导致疫苗的额外副作用,也没有证据表明接种会影响慢性病控制,因此应鼓励患慢性病的老人积极接种疫苗。
此外,文章还建议改进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国内AEFI监测系统仅限于疫苗接种诊所、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疫苗制造商的报告,没有向公众开放。相比之下,美国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会接受来自公众的报告。我国应定期收集公众关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报告,定期公布数据,以有效减少公众的担忧。
此外,除了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基本保险外,额外的疫苗接种事故保险可能是解决老年人对新冠疫苗安全性担忧的一种方法。
国际上,与新冠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有两种形式的赔偿:一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充当保险人,二是政府支付赔偿。在我国,虽然商业保险公司为预防接种不良事件设计了额外保险,但公众需要自付保费,有些还不接受老年人投保。国内一项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在对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犹豫不决的人群中,如果政府提供补贴的额外保险,51%的人增加了接种的意愿。这一结果表明,政府帮老年人支付保费,可以提高新冠疫苗的接种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提高疫苗可及性也是一项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北京各地区在这方面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例如,大兴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等地通过疫苗接种车、爱心接驳车的方式,减轻老人往返负担;门头沟区设置流动接种队,在山区各村庄推动疫苗接种等。
■释疑
老年人有基础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老人到底该不该接种新冠疫苗?患有多种基础病,接种疫苗会不会加重症状?患哪些病不妨碍疫苗接种,患哪些病确实不能接种?针对老年人最关心的有关新冠疫苗的10个问题,新京报整理了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等专业部门的解答。
1Q:老年人深居简出,有接种必要吗?
A:如果老年人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存在对新冠疾病和疫苗认识的误区,需要尽快改变。年我国新冠疫情大部分局限在很小地区,局部地区疫情很快就得到控制,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容易引起社区传播,国外仍时有病例或病毒输入我国,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比以往大大增加。
老年人虽然很少出门,但家人有感染病毒的机会,其探访人员和照顾人员都有感染病毒的机会,而在家里人们往往放松警惕,存在将病毒传染给老年人的风险。老年人不出门,可能其本身疾病较重,身体抵抗能力更弱,更需要重点防护。没有接种禁忌的老年人,应该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老年人如感染新冠病毒,引起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虽然在病例总数中,老年人群所占比例低于年轻人群,但老年人一旦感染,引发重症以及死亡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从最近几次疫情分析,死亡病例中,90%甚至95%以上为60岁以上老年人。
2Q:奥密克戎毒力较轻,有接种必要吗?
A:老年人有很大比例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其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的风险会增加数倍甚至几十倍。
另外,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也会导致一些慢性病症状加重。一是老年人群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一旦感染病毒,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弱,于是面临风险更高、症状更重、治疗更难等一系列问题;二是老年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高,而这些基础性疾病是新冠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如果感染了病毒,会导致原有慢性疾病的症状更严重或者更容易出现合并症。
3Q:疫苗能起多大保护作用?
A:从保护易感人群的角度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对预防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显著。
对国内和国外的多起疫情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发现,接种2剂和3剂新冠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能达到很高的效力,特别是接种3剂疫苗后,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力能达到90%以上。
所以,为应对目前新冠疫情,保护所有老年人,鼓励没有接种禁忌的老年人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如果已经满足加强免疫接种条件,还要尽快接种加强针。
4Q:疫苗安全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接种后,其病情是否受影响?
A:全国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均能通过此系统报告,我国接种疫苗累计已超过34亿剂次,从目前的数据看,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于其他疫苗,而不良反应80%以上为一般反应,主要为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以及一过性发热、乏力等症状。分析监测系统的数据,并没有发现接种新冠疫苗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病情有影响。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糖尿病患者近1亿,在前期临床试验的过程中,这也是重点考虑的人群。国内新冠疫苗已经开展一些临床研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安全性与健康人群无显著性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和注射部位疼痛,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微的不良反应,呈一过性。
5Q:老年人患哪些疾病不影响接种疫苗?
A:根据专家建议,以下情形可以接种:
1.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2.患有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病情稳定期,不是急性发作期,可以接种;心脏装有支架、搭桥、起搏器,病情稳定期也可以接种。
3.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mmHg,可以接种。
4.脑卒中,病情稳定期可以接种。
5.高尿酸,病情稳定期可以接种。
6.腰椎间盘突出、髋关节置换术、骨折等术后恢复期,只要病情稳定可以接种。
7.胃溃疡、肝硬化,病情稳定期可以接种。
8.糖尿病药物控制稳定,空腹血糖≤13.9mmol/L,无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可以接种。糖化血红蛋白在7mmol/L以下可以接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
9.吃保健品或服用保健类中药,可以接种。
10.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可以接种。
11.其他特殊疾病应在接种前咨询经治医生,根据病情的状态和临床医生的建议再予接种。
6Q:哪些情况不适合接种疫苗?
A: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者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不建议接种。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建议接种。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不建议接种。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如常年吃药的慢阻肺患者)不建议接种。
5.痛风发作、重感冒、心梗、脑梗等疾病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
6.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暂缓接种。
7Q:老年人有必要接种加强针吗?应选择同源还是序贯(异源)加强免疫?
A:有必要。根据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研究结果,现阶段我国针对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后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推荐接种1剂加强免疫,并已在全国实施。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完成疫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比18岁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也较高,所以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完成全程基础免疫接种,对于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接种6个月后的,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无论是同源接种还是序贯接种,均可以起到有效降低重症、死亡风险的作用。可根据当地疫苗供应情况,尽快完成接种。
8Q:如何防止偶合反应?
A:“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接种疫苗时已患有某种疾病,疫苗接种后刚好疾病发作,与疫苗接种本身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总而言之,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偶合反应在年轻群体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概率较低,在老年人中会多一些,因为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概率大,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为复杂,但无论接种的医务人员还是接种者都不必过度紧张,更不用因为担心偶合反应而不敢接种。
需要注意的有,一是要充分相信疫苗的安全性,避免心理紧张引发的心因性反应而诱发潜在的疾病;二是要如实告诉接种的医务人员,此前有过什么疾病、是否做过体检、体检了哪些项目、发现什么问题、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等,给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三是接种后务必在现场留观30分钟,万一有急性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理;四是接种完之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喝酒等,保持平稳的生活状态,防止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五是接种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报告,我国已经建立了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体系。
9Q:如何预防心因性反应?
A:心因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担心导致过度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性反应,它可以发生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的任一环节。其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疼、恶心、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个别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心因性反应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不长,并无器质性的损害。
心因性反应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充分的解释沟通、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以及改变接种环境和接种体位等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心因性反应。此外,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万一出现也可以及时进行救治。
10Q:老年人接种疫苗有最高年龄约束吗?
A: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只有年龄下限要求,没有年龄上限规定。
新京报记者戴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