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北京有这么一句俗语:“东有一盆水,西有一盆火。”这句话怎么解释呢?这里的一盆水,指代的是密云水库,这是北京城最大的饮用水水源供应地;而这里的一盆火,指的则是京西矿区,这是一个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矿区。而这个矿区的主要产煤基地,就在门头沟。门头沟所出产的煤炭煤质优良,燃烧率较高,在国内颇有声誉。门头沟区坐落于北京西部,面积有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4.4万人。这个地区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距今一万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门头沟一带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些人就是著名的东胡林人,东胡林人遗址就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西侧。门头沟的采煤历史同样十分久远,从辽国开始,就有了相应的开采记录。京西地区,包括门头沟和房山,地方志记载其煤炭开采“发轫与辽金之前,滥觞于元明之后”。其实在元朝的时候,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在他写的游记中,就提及了门头沟的煤炭,内容如下:它挖自矿山,在地下成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堪比木炭,可他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意大利的资源并不太丰富,煤炭资源更是稀缺,也难怪马可波罗见到门头沟的煤炭大为惊叹了。特别是在明清之际,门头沟所开采的煤炭,更是如同流水般,通过驼队源源不断地输往京城。自古诗人总是善于即景生情的,如此庞大的驼队出现在大街上,文人骚客们不免诗兴大发。清朝的诗人樊彬就有过这么一首诗,题为《都城琐记》:“地宝西山孕,窑开石炭多。地炉烧不尽,日日送明驼”。当时的运煤盛况,由此可见。所以门头沟煤矿的开采,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在以前,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门头沟煤矿也仍有着重要地位。资料显示,在年至年,在这漫长的四十八年的时间里,门头沟生产的煤炭,占北京煤炭终端消费的近百分之六十四。但繁华的背后总会有着苍凉的一面,在从前的门头沟地区同样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家有一口粥,不上门头沟”。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只要还有一条路可走,都不要选择去从事采矿工作。北京印迹:北京历史文化资源图集(门头沟卷)(套装全2册)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9购买门头沟真的有那么令人心生恐惧吗?其实也不尽然,门头沟在从前也曾让很多人向往。在门头沟工作的工资极高。在年之前,河北等地有着许多从四面八方逃窜而来的人,就为了在门头沟谋得一份工作。当时门头沟的工资待遇有多好呢,据作家仲然记载,当时在门头沟从事挖矿工作的人:一天下来可以背一吨多的煤炭,就能挣得半口袋白面;背上的煤越多,刨煤的挣得也越多,一天挣一口袋白面也不新鲜。一天一口袋白面啊,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多么大的诱惑。足够一家老小吃喝了,还能有剩余了。不仅仅青壮年们愿意在门头沟谋得生计,一些外地来的女孩子也愿意在门头沟找对象。窑工一度成为那个地区婚姻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门头沟还有这么一句俗语:“有女嫁窑黑儿,好坏衣裳有两身”。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了。哪怕是建国之后,在门头沟当煤炭工人的工资福利依旧惹人艳羡。在那时候,门头沟的煤矿大多属于国有,那么那些工人可就是国有企业的工人,再加上他们的工作比较辛苦而危险,只要下井的矿工,哪怕是等级最低,也是个四级工,一个月工资起码也有四五十元,在当时的北京也不算低了。但与高薪资相伴的必然是高风险,门头沟煤矿上的工人么虽然待遇福利都让人垂涎不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工作强度大且危险。尤其是在生产器械和防护手段都比较落后的时代,矿洞坍塌的事件屡见不鲜。要知道,在当时那么恶劣的条件下,不但防护措施落后,就连救援措施都十分有限,一旦发生矿难,十有八九是有去无回的。而下井的都是青壮年男子,是家中的顶梁柱啊,他们一旦出了问题,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也难怪人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了。但随着近年来产业转型步伐的加快,门头沟区里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转移。革旧迎新,门头沟关矿所,拆陋宅,引人才,建新房,再复绿水青山之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