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带来了什么?
根据携程的官宣,他们正式开始混合办公模式。
其实早在年,居家办公、远程办公、混合办公这个课题就拿上了资管类议题的台面。近几年,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作为行业媒体,我们也有一些看法,和群友们讨论。
混合办公不是一个孤品,是网络、观念、工种细化、办公智能、无纸化办公等全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自然到了它该开花的时候。
首先从企业方视角看,我们觉得这还是适合一些大面积人员较多的企业,事实也看得到,大多和互联网、大数据类的企业相关,其他一些非人员密集的需要创意和资源交换的企业未必适配。另外无论报道上说什么受到了员工的欢迎、支持度在上升啥的。大家一定要明确:所谓混合办公的动机绝对不是为了员工舒服等等这些水面上的油花。切记!绝不是。携程具体咋样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采访的有两家企业(大型电商的客服部门),居家办公甚至引起了员工的反感,员工要坐到电脑前打卡,然后有专人视频查岗,还取消了饭补。我们认为,混合式办公终极目标还是为了企业自身。
1、混合办公降低了办公成本,同时加强了与业主洽谈续租时的底气。
记得多年前在金融街的时候,有一个大面积的重点客户谈续租,其中有一次商谈印象深刻:“我们这八九年了,好多中层买房、孩子上学都是在附近了,大家都习惯了,要是真续不成我们搬远点了,那弄不好有几个人都得离职去楼下的XXX公司了”。我答道:“那您看这续租条件还是赶紧上报吧,反正就差这2元的差距了,您楼上的XXX其实还等着扩租您这楼层呢,要不赶紧的,我们也只能答应他们了,您这赶紧续租了,我好劝他们去低楼层呗”。看到这里,我绝对不是觉得自己有多么成就感,要知道,在我们商办的成交中,个人能力只占10%不到,我们更多的价值恰恰就是多谈了1块钱,就对得起老板给的薪水了。所有谈判都是客观市场的因素反映到了具体的商务条件中而已。
而混合办公室来到之后,市场因素可能发生了改变。也许再下一次那个客户就会说:“那就把我们这个楼层让给楼上的XXX吧,我去低楼层那个小点的地方吧,低楼层总能便宜几块钱了吧。啥?也不行,那我搬走呗,反正面积降低了周围的选项也多了,还有提供装修的地方呢”。我答道:“那X总、XX总、XXX总以后上班多不方便呀”。“不会的,去年他们就不住这边了,奥北的别墅区那环境比这附近强多了,他们买房和孩子上学都在他们家附近了,我劝你赶紧上报吧,别再墨迹这几块钱了”。我:“……”。
群友们,这不是小品,这是一种逻辑。试想,只要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或五分之一的中层不需要每天来上班,那么这个公司是否还要水吧区域,是否还要休息间,是否还要按标准为中层规划独立办公间。估计以后也就是加多一些会议室而已吧。租赁面积的减小就意味着适合的选择增多,企业议价能力增强。
有人担忧薪水降低,员工的薪水是降低了,但是降低的不是员工的薪水部分,而是衍生品,你都不需要每天来,你凭什么要求和每天来的人一样饭卡里充值一样多,交通补贴一样多。这是实实在在的成本降低。
2、混合办公扩大了企业的适聘者范围。
去年有一个新冠病毒携带者的行程信息,引起了大家的围观,这个人6点出门,九点多回家。每天倒2趟地铁+公交。路上的时间3个多小时。这确实是一种痛苦。混合办公成型后,办公室在国贸的,员工完全可以在门头沟,反正一周你来两次就行了。企业不需要顾忌你是否家远不能保证考勤。变相的也就扩大了适聘者范围。北京市区的房租房价太贵,毕业生可以住远一些,降低自己的成本,但是同样选择在心仪的企业上班。
回到本行业,从业主方视角来看,也会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我们认为有两点需要开始琢磨了。
人流量的减少,大厦内还需要那么大的商业配比吗
以往总结的这些比例,这些基本逻辑,是否不再适用,至少不再适用于某些大厦了。业态的组合是否也要变化了呢。没那么多人了,各个商户的客单价就要调整,大家都知道,商户是否能够承受租金的高低,是进行收入估算按比例倒推的,说白了就是预测能挣多少钱,按比例我才能承受什么样的租金。就业主来说,未来再开发项目是否裙房要设计得少一点了。现有的项目有些裙房要不要换一下招商思路了。
针对随机办公人群,是否需要建设一个共享办公空间。
我们知道,很多资管公司的客户有一部分来自于楼内现有客户的扩租。业主为什么可以“包租价”给资管公司,无非就是避免空置风险和产品单一风险,良好的资管让自己在资本市场上获利等等。那么混合办公时代来临后,在持有刚需的条件下,业主方是否就不用让利给资管公司,可以自己建设共享办公空间,来为主力客户的一些随机员工服务。地下办公在以前既不被认可价值也不高,我们看到运营良好的也只有创业公社中关村项目和WFC里的COS等寥寥几个,那么有了刚需后是否也能得到较好的租金收益了呢。
从资管公司的视角,我们则认为可能出现了崭新的机会。
1、传统的包租方式转变
一直以来,包租资管公司有一个避讳是拒绝“开荒”。即使在一个未来概念中的商圈,大家都知道它未来价值上升空间很大,但是可能是3-5年后,那么即使现时的租金成本较低,也要谨慎投入。例如“东坝金盏”、“国门商务区”给我3元的包租价还不如国贸周围给我6元。
但是混合办公时代后,可能未必如此了,要知道,混合办公并不意味着居家(事实上居家办公也有很大弊端,你正视频会议家里狗把冰箱门给啃了、孩子被开水烫着了、楼下的邻居突然敲门说你家厕所漏水了等等不可控场景)。
大家来看星巴克最近干了啥,如果说王健林把电影院搬进了购物中心是一个开创。那么星巴克把办公位搬进了咖啡厅,这更可怕,一个卖咖啡的都要跨圈来抢商办地产的钱了,星巴克的店面可是地理全覆盖啊。我们能让客户都跑星巴克去吗,绝对不能啊!我们完全可以按3-5公里画圈,开办连锁式的服务办公室,在有效面积控制和基本办公设备的情况下,开创小型的办公空间,来专为远程办公的人员服务,由员工所在的企业支付费用。
由此延申,那么我们的包租资管方可能就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由包租资管方和有需要的大客户提前签订供应协议,进入企业的供应商名录(我们一直以来的痛点不就是进不到客户的圈里去嘛),企业根据员工的需求内部调查,给出地理范围,由包租资管方在范围内包租场地提供混合办公服务(这种形态其实在公寓市场已经有先例可循)。而随之而来的,职住并行的商办园区即使再偏远,也将迎来新的市场价值。到时候可能燕郊的价值都和现在不一样了。如果真能如此,相信更能让咱们群中的老板们乐意吧,直接带着客户拿着客户的意向金去拓址那不香吗!
无须担忧说那些企业不能自己去租吗?那些小业主不能自己去找那些企业吗?我告诉大家,世界著名的投行——摩根大通的一般行政事务都外包给JLL,PM人员都在所服务的企业职场里办公.非核心业务外包是行业细分的趋势呀。
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历史课——中国古代商业的形成呢!那些商人去找农民以低廉的价格统一收购粮食,然后到汴梁去贩卖,逐渐粮食价格都被这些商人给控制,一旦这个商人到了季节没来,农民都得愁死。大家看新闻,印度不再以国家统一价格收购粮食了,那些破衣烂衫的农民还要去首都游行呢。一份稳定的收入或者租金才是大多数小业主的终极诉求。哪怕到了现在,大家看看阿里淘宝美团都在干啥,他们不炒菜但是卖盒饭、他们没工厂但是卖产品。
如果像去年BOSS直聘在郊区为千人的电子服务中心选址那不好说,但是为了20个住在门头沟的员工,他们还会派行政人员去门头沟选址洽谈来回搞合同吗?
每一次商业办公模式的成功都将对资产价值重构,希望行业内朋友多发表意见,寻找未来的商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