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斋堂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今镇里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灵水举人村,还有东胡林人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和其他文物古迹。
值得一提的是,斋堂镇还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冀热察挺进军到达斋堂一带,开辟根据地,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此期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斋堂还有众多革命遗迹,诉说着当年先烈们的英勇往事。
斋堂镇“宛平县人民抗日战争为国牺牲烈士纪念园”资料图甘南摄供图TAKEFOTO日寇在斋堂制造多起惨案
斋堂历史悠久,素有“京西历史文化名镇”之称。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灵岳寺,后有斋堂城。”灵岳寺位于斋堂镇北部5公里的白铁山上,距今有多年的历史,斋堂因原为灵岳寺供僧侣和香客吃斋的地方,因而得名。
清水河从群山之中,蜿蜒而下,在斋堂一带汇入永定河,因此,这一带依山傍水,山高谷狭,沟壑纵横,这里是风景绝美之地,自古以来这里也是交通要道。
元至正年间,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山长熊梦祥,隐居斋堂12年,撰写了地方史志《析津志》。他的友人欧阳玄曾赋诗这样描写此处的环境:“先生去隐斋堂村,境趣佳处如桃源。西出都门二百里,山之盩厔(zhōuzhì)水浩亹(hàowěi,此句意指山水盘曲之貌)。一重一掩一聚落,一溪十渡深而浑。羊肠险径挂山腹,蜂房小屋粘云根。”
因为依山控河,这里也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斋堂川。斋堂城便是斋堂川的中心。
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华大地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北平沦陷后,北平成为日军入侵华北的大本营。人杰地灵的斋堂川不可避免遭受日寇蹂躏。
为了抵抗日本侵略,全国各地纷纷奋起反抗。年春,中国共产党派遣宋时轮、邓华率部挺进斋堂川,创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年1月,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肖克奉党中央之命,率部来到平西,成立了“冀热察挺进军”,统一指挥平西、平北以及冀东的抗日游击战争(如今斋堂镇马栏村还建有“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随着平西根据地的建立和冀热察抗日游击战的迅速开展,给日寇带来极大打击。由于斋堂川的重要战略位置,日军处心积虑地想把根据地一口吞掉。
年春,日军派出一万六千余兵力围攻平西根据地,但被英勇的平西军民粉碎。当年秋季,日军又调集重兵,对平西再次进行大扫荡,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保存抗日军民的有生力量,“挺进军”司令部及地区党政机关暂时从斋堂一带转移至西部山区,继续领导平西军民的对敌斗争。
日军占领斋堂后,在此处修筑了炮楼碉堡,设置了据点,顺着斋堂往下的沿线上,依次设有胡林、军响、青白口等六个日伪炮楼,一直通往山外。
日军在斋堂川实行残酷的统治策略,先是疯狂掠夺斋堂周边的矿产资源。斋堂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铜、铁、银、石棉等矿产,日军强迫老百姓开采这里的矿藏。在那时,平均每天有多人为日军当苦力,日军连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十三四岁的孩子也不放过。斋堂川几百万斤的木料也被日军掠夺走了。
与此同时,为镇压人民的反抗,日军丧心病狂地屠杀抗日干部和无辜的群众。宛平县被杀的地方干部有多人,被屠杀的群众达人以上。年10月,日军在华北地区开展第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在昌宛地区(即昌宛联合县,如今的门头沟地区)采取“并村”行动,制造了“王家山惨案”。
位于斋堂西北的王家山村,当时有40余户人家。年12月12日黎明时分,驻斋堂日军头目赖野及汉奸带领日伪军50余人突然包围王家山村。村党支部组织村中青壮年进入深山,而来不及转移的老弱妇孺48人陷入包围。日军强行将他们赶入村前的一片空地上,在四周架起机枪,让他们说出八路军的下落。乡亲们宁死不屈,恼羞成怒的赖野下令将乡亲们赶进临街的两间屋内,将房门用铁丝死死拧紧,放火烧屋,除6人跳窗幸免于难外,42名无辜群众葬身火海,其中还有部分妇女怀有身孕。如今,在惨案原址,建有纪念碑,时刻警醒后人。
日军还在平西制造了一系列惨案,所到之处,无处不冒烟,无处不挂孝。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平西军民对残暴之敌的满腔怒火,他们拿起武器,与敌人战斗,永定河畔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了杀敌的战场。
门头沟斋堂镇黄岭西村的抗日遗迹资料图陈日银摄北晚新视觉供图斋堂军民合力围困敌军
年冬,一场围攻敌寇据点的人民战争打响了。11月17日夜,平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将斋堂据点团团围困。这一夜,我军成功地袭击了敌在斋堂、胡林、军响、沿河城等主要据点。宛平支队配合部队全歼了色树坟据点之敌,将炮楼夷为平地。
与此同时,地方游击队大力配合八路军作战,多名民兵携带枪支和地雷,数千名自卫队员拿着锹、镐、斧子、镰刀加入行动。日军的据点、碉堡都被封锁住了,通向外边的公路都被彻底破坏,电线被隔断,电线杆被砍断,敌人饮用的水井也用土填上了。
此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对斋堂地区的敌伪进行了持续天的围困。敌人困难重重,不得不靠宛平城的日军为其运来粮食和煤炭,又将炮楼和民房拆毁,找木头当柴烧。
当时,在斋堂村三里以外的小山上有一座煤矿,有一次,民兵故意在煤矿上竖了一块木牌,上写“老百姓别动,动则要命”,并让保长去据点向敌人报告。敌人来了30多人,想运煤到据点。正当他们围着煤堆看那块木牌时,枪声响起,敌人乱作一团,埋在四周的地雷又爆炸了,日伪军四散逃命。此后,敌人再也不敢来这里运煤了。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军响、胡林、沿河等五大乡的警察所土崩瓦解,绝望的日军只能苟延残喘。
年春天,平西和全国各战场一样,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反攻的时刻已经临近。根据《晋察冀日报》年4月6日的报道:4月2日敌人恐慌撤退,我军乘胜追击,将敌包围于斋堂至东胡(林)村间河滩里,击伤敌小队长以下40余人。被敌寇蹂躏四年之久的斋堂川人民遂重获解放。
《晋察冀日报》年9月13日又刊发了原火采写的通讯《斋堂川的解放》,报道了斋堂川解放的过程。如今,人们也得以了解当时的详细战况。
当时挺进军主力第七团奉命消灭斋堂之敌,团长王茂全决定在斋堂以东的王家河滩设伏,命一连占领高地,卡住斋堂东去公路之咽喉,阻敌逃窜;命三连潜入西斋堂,待敌撤出东斋堂据点,迅速占领东斋堂,尾追逃敌;以二连为预备队,随三连出击,歼敌于王家河滩。3月26日,各连进人预定地区。
当地群众听说我军要攻打斋堂据点,情绪高涨,踊跃支前。
4月1日,东斋堂突然出现几十辆大车与60多名敌军,而西斋堂的伪军指导班,也被迫撤回东斋堂。我军得到情报后,分析认为敌人有可能要撤退,于是命令各连队连夜进入阵地。当天夜里,一连进入埋伏阵地,在山头上等了一整夜。三连注视着东斋堂的任何一点动静。第二天早晨,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9点以后,大雾才逐渐散去。这时,多日军和伪军顺着大路旁边的水沟悄悄地离开据点,日军指挥官对他们喊道:“只要离开斋堂5里路,就可以脱离危险了。”
可是敌人没料到的是,他们只跑出1里多路,来到村东宽阔的河滩时,早已埋伏在那里的一连开火了,三挺机枪喷射出愤怒的火焰,敌人顿时乱作一团,十几个日军撂倒在河滩里。一阵激烈的枪炮声之后,一连开始发起猛烈地冲锋。副连长杨来富率领着一个班,快速从左前方的山脚下冲到敌人面前,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八路军战士,惊慌失措的敌人趴在地上不敢起来,一个日军小队长摇晃着指挥刀,声嘶力竭地命令冲锋,但是没有一名敌兵敢站起来,气急败坏的小队长顺手砍杀卧倒在他脚前的两个同伙,其他敌军纷纷站起来往回跑。潜伏在背后的三连见敌人往回窜,立即占领有利地形,并向敌人射击,给敌以重大杀伤。敌军见前路被截,后路被堵,拼死反扑,端起刺刀向三连阵地冲来,三连一排长王朝银带领全排,奋勇突入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格斗。这时,一连也从东面追来,将敌人团团围住。王家河滩上,顿时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
在一个半人深的土坎子底下,隐藏着日军中队的指挥部,日军中队长在一块大石头旁边摇晃着指挥刀进行指挥。三连连长带领一个排冲锋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刻命令战士一枪结束了这名日军中队长的性命。我军战士赶紧冲上去,投出一排手榴弹将敌人全歼,指挥部就这样给端掉了。
敌军残余部队想逃跑,早就埋伏在那里的我军部队冲了出来,七班长刘玉同冲在最前面,一连刺死三个敌人,当他将要去刺第四个敌人的时候,不幸被敌人刺中。当敌人的刺刀插到他的胸膛上的时候,他还向同志们喊:“同志们,冲啊!宁死阵前,不死阵后!”在怒吼声中,刘玉同光荣地倒下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共击毙镇村中队长以下日伪军40余名,缴获大批物资。斋堂据点被拔除后,平北、平西解放区连成一片。年8月,经过八年艰苦奋斗,英雄的平西军民终于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如今,门头沟区斋堂镇东侧国道北侧,斋幽路口西侧山坡上,矗立着“宛平县人民抗日战争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以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京西儿女。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郑学富
流程编辑:王梦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