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简要介绍了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划结构,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人口分布现状及空间分布格局、全局和局部集聚特征和重心位置。目的是为了着重从空间和时间结合的角度研究北京市人口的变动特征。

东经°北纬9°是北京市的位置。从地形上看北京市处于从西-北向东-南地形逐渐平坦的趋势:西北部山区面积广,人口较稀疏且区域发展受限,而南部地区逐渐靠近平原,更易与其他城市接壤,拥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因此东南部集聚更多人口,有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机会。

当前北京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将16个区域分别归类,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划分为四个城市功能区。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体现政治中心的首都功能核心区由地处于核心位置的东西城区构成;定位于国际交往和现代经济的城市功能拓展区由城中心的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这四区组成;

发展制造业和技术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区位于城六区的外围,由于临近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城六区的辐射带动,城市发展新区将是北京市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这些区域为昌平大兴房山通州顺义;最后处于西北部自然环境较优渥的区域是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平谷密云延庆怀柔延庆是它的组成区域。

一、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静态格局与特征

1.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明显分级结构,由城中心向城市外围的人口规模和占比均下降

二〇一九年北京市常住总人口数为.6万人,各区常住人口数差异很大。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常住人口数最多,分别为47.万人和2.7万人,总占比超过全市的三分之一;昌平区、丰台区、大兴区和通州区,这四个区域的常住人口数分别为.6万人、.5万人、.8万人和.5万人,总占比为6.01%,这些区域基本位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占比达全市67.17%。

二〇一九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按照数量规模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万以上,-万,50-万,50万以下。万以上包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昌平区;-万包括西城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和大兴区;50-万主要包括东城区、石景山区和密云区;50万以下包括门头沟区、怀柔区、延庆区和平谷区。

从数量规模上看,第一梯队万以上的常住人口总数达到.1万人,且区域基本位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第二梯队-万人的常住人口总数达到.万人,这些区域的地理位置向外围延伸,除西城区属首都功能核心区外,其余区域大多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第三梯队50-万人的常住人口总数为.7万人,这些区域均不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四梯队50万以下区域的常住人口总数为.8万人,这些区域全部属于生态涵养区。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常住人口总数虽然差异较小,但要结合各区区域面积来考量各区人口集聚程度。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人口规模和占比最大的四个区基本处于城市功能拓展区中。

结合四梯队的整体区域分布,可以清楚地得到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是以由城中心向外围地区逐渐下降,占比逐渐减小为特征分布的。二〇一九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数量为.6万人,区域之间差异悬殊。

结合北京市常住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的区域分布,我们可以知道北京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常住外来人口的分布状态基本一致,对比户籍和常住人口可知,东城区和西城区是全市唯一两个户籍人口数超过常住人口数的区域。

2.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高度不均的状态,人口密度呈现从城中心向外围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

二〇一九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从市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呈现4个梯队分类,第一个梯队为东城区和西城区;第二个梯队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第三个梯队为通州区、大兴区、昌平区、顺义区;第四个梯队为房山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

这四个梯队正如空间分布图表达的情况,常住人口密度是从第一个梯队向第四个梯队逐渐减弱的。结合常住人口数据来看,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仍然以城六区为主要集中区域。二〇一九年延庆区常住人口密度最低仅为人/平方公里。最高的西城区人口密度达到人/平方公里,是延庆区的倍。

二、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

上面仅仅是从最新的统计数据得到北京市人口空间的静态格局。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人口的空间格局变化,需要从时间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了从二〇〇〇年以来一些关键年份的人口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

1.全市人口规模总体上先增后减,各区人口有增有减可划为不同类型

二〇一九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尤其在二〇一〇年人口增长率最高为11.8%;二〇一九年常住人口增长最低为-0.0%,纵观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从二〇一五年之后,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趋势出现转折,已经开始出现减少的趋势,说明二〇一五-二〇一九年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增长率出现了负值,在二〇一五-二〇一九年间已经达到了北京市常住人口数的最大值,结合常住人口增长率情况,未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可能仍会以较平稳的趋势减少,以达到北京市较合理的常住人口规模。

二〇一九年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常住人口数量整体增加,且呈现明显的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且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和延庆区的常住人口数量整体增加,且呈现较为平稳增加的趋势。

二〇一九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46%,各区可划分为增长型和减少性。减少性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增长型为其余区域,按照增长情况可将区域划分为较快增长和较慢增长两类。较快增长的区域主要指年均增长率%以上的区域,这些区域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和大兴区,均属于城市发展新区。

较慢增长区域主要指年均增长率0%-%的区域,这些区域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和延庆区,这些区域基本包含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区。以上分析说明自二〇〇〇年以来,城市发展新区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最快,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最慢且为负增长。

二〇〇〇-二〇〇五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率为1.5%,各区可按照增长率划分为增长型和减少型。其中减少型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增长型为其余区域,按照增长快慢情况分为较快增长区域,中等增长区域和较慢增长区域。较快增长区域位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其中大兴区增长率最高,达到了2.04%。

中等增长区域位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较低增长区域除石景山和房山区外,均位于生态涵养区。以上分析说明在此时间段内北京市常住人口主要增长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内。二〇〇五-二〇一〇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率为27.56%,此时段是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且没有出现减少型的区域。

各区增长率均出现变化,按照增长率划分为增长型和减少性。其中减少型区域有了更多的区域,囊括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所有区域,且增长率都在-12%左右。增长型的区域分为较快增长、中等增长和较慢增长区域。较快增长指增长率20%以上,主要属于城市发展新区,它们的增长率相对均衡,在20%-22%之间。

中等增长区域指增长率10%-20%的区域,这类区域包含了一部分城市发展新区,一部分生态涵养区。较慢增长指10%以下增长率的区域,主要为生态涵养区。以上分析并结合常住人口数可知在此时段内,北京市城六区人口基数大,城六区增长率较大减少是导致北京市整体增长率减少的主要原因,增长型区域中除昌平区增长率相对于10-15年降低外,其余区域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