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建部公布的五批共计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北京市共有2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别是南窖乡水峪村、窖乡南窖村、蒲洼乡宝水村、佛子庄乡黑龙关村、龙泉镇琉璃渠村、龙泉镇三家店村、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黄岭西村、斋堂镇灵水村、雁翅镇苇子水村、大台街道千军台村、斋堂镇马栏村、雁翅镇碣石村、斋堂镇沿河城村、斋堂镇西胡林村、王平镇东石古岩村、龙湾屯镇焦庄户村、八达岭镇岔道村、流村镇长峪城村、古北口镇古北口村、新城子镇吉家营、太师屯镇令公村。
房山区(4个)
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窖乡南窖村、蒲洼乡宝水村、佛子庄乡黑龙关村。
南窖乡水峪村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深山腹地,属房山区南窖乡,是北京“西山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古交通要道、重要商贸驿站,扼京内外之要塞,占众商帮之必由。历史的长河涤荡出以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为代表的“四古文化”,至今仍焕发着光彩。水峪村四面环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水”“峪”村。村落在河谷东西两侧,沿一条西北东南向的沟岩分布,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略呈三角形,具有“背山临水,环山聚气”的特点。依山而建的水峪村,格局错落有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山村四合院风格。现存古宅余套余间,古宅分三合院、四合院,风格自由灵活;石块垒墙,石板封顶,墙皮以石灰和煤粉做原料;有石刻、砖雕、木雕和岩画等较为典型的精美装饰。古宅的典型代表有杨家大院、娘娘庙、果宅、王家大院等。
窖乡南窖村
南窖村位于南窖乡中心地带,是乡政府所在地,房山区山区人口第一大村。村落有六百年建村史,一度商贸繁盛,有“西山小北京”之美誉。村落地处大房山北麓低山区,群山环绕,南部坡缓地平。据《北京市房山区志》中对南窖村的记载,“明已成村,村坐落在猫耳山北麓小盆地南部一条山沟内,山沟口窄腹阔,形状如窖,故名南窖”。
蒲洼乡宝水村
宝水村名的起源,据考民国16年版《房山县志》,宝水处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被称为豹儿水沟的山谷内(此山谷或因有豹子出没而得名),沟内的河流源出自小寒岭之东南麓,东南流经豹儿水村,向南流经蒲洼、红姑娘口,经马鞍村汇入拒马河,该河古称豹儿水,现名马鞍沟水,系拒马河水系的支流。因村子地处豹儿水源头,得名豹儿水。宝水村现有民宅余座,其中清代四合院40座,还有清代古碾、古磨、古碑、古井、祠庙等传统资源18处,以及传统刺绣、山梆子戏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子庄乡黑龙关村
黑龙关村地处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西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2℃。地处碳酸盐与页岩的交界地带,西北部为碳酸岩地区,东南部为页岩地区。碳酸盐地层地下多溶洞,且洞穴相连,汇聚丰沛的地下泉流,在黑龙关村涌出,形成著名的黑龙关泉群。地貌类型多样,有河谷滩地,河畔台地,以及低山、中山,山地多险峭纵深的峡谷。大石河作为北京五大水源地的重要河流,自佛子庄村北约一里处入黑龙关村境,在村北撞上山崖,转而向东,形成深不见底的龙潭。潭水大旱不竭,传说有黑龙君居之。自宋、元以来,祈雨辄灵,直至明清,成皇家祈雨圣地。龙神的传说以及规模盛大的祈雨习俗成为这一地区历史文化传承的核心。
门头沟区(12个)
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龙泉镇三家店村、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黄岭西村、斋堂镇灵水村、雁翅镇苇子水村、大台街道千军台村、斋堂镇马栏村、雁翅镇碣石村、斋堂镇沿河城村、斋堂镇西胡林村、王平镇东石古岩村
龙泉镇琉璃渠村
琉璃渠村,背靠九龙山,东临永定河,以烧制皇家琉璃闻名,是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琉璃之乡",年琉璃渠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琉璃烧造技艺于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历史机遇造就了以琉璃烧造业为核心产业的琉璃渠古村落,围绕着这一产业,形成了琉璃渠古村独特的村落空间形态和琉璃烧造、农业、交通运输业组成的产业链,而不同的业态的存在又形成了不同的地缘文化圈(移民)和民俗信仰文化圈,这一切构成了琉璃渠古村落独特的文化生态。
龙泉镇三家店村
三家店村地处龙泉镇东部,地域面积亩,是门头沟区的一个大村。明清之际乃至民国时期,三家店还是妙峰山庙会的南道的起始点,是京西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早在明代这里就建有木板桥,在三家店大街中部有一座明万历年间建的关帝庙铁锚寺。新中国成立后,三家店成为北京一处重要的水利枢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山区物品流入城市、城市商品进入山区的交易市,具有“京西商埠”之称。三家店枪械局是北京最早的使用机械动力的工厂,也是北京第一座近代化的兵工厂。
斋堂镇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赖以成名的就是古建民居,现存有清代民居74套、间。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三合院。村庄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的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整个村庄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长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贯穿上下,还有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的建筑格局,这些古民居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我国的民居建筑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斋堂镇黄岭西村
黄岭西,顾名思义,地处黄岭之西,明万历年间《宛署杂记》中记有:“黄岭,在县西二百余里……出水火炭(即煤)”。黄岭西村名,始见于清《康熙宛平县志》。就是说,成村年代不晚于明末清初,已有年以上的历史。村内至今保存有余处古民居建筑,古寺庙灵泉庵保存完好,菩萨庙、龙王庙和清泰寺遗址犹存,原有的五道庙、九龙庙、山神庙已经不在。黄岭西村有着鲜艳的红色文化,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出过“黄岭西排”,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设时期,有19位烈士为国捐躯,今又以“红歌唱响黄岭西”成为京西旅游的亮点。
斋堂镇灵水村
灵水村,位于北京西部山区,距离京城78公里、国道4公里。灵水村始建于辽金时代,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村,刘、谭是灵水村的两大姓氏。灵水村先人以“风水”理论择地建村,村落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略呈长方形,围合封闭,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前罩抓鬏山,后靠莲花山,依山泉而建,水绕村而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进西收,构成了“天人合一”格局。从南岭俯瞰,整个村落似龟形,龟与蛇交曰“玄武”,是位在北方的灵物,象征长寿。玄武头朝南,尾朝北,三条东西走向街道与南北走向的胡同构成分明的龟纹,四合院组成龟纹的大小块。过去村里有36盘石碾、72眼井,风水好,人杰地灵,故名“灵水”。
雁翅镇苇子水村
苇子水村为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辖村,位于镇域东部,田庄沟的中段,东距北京城55公里。苇子水村人文景观很有特色,由于地形是盆地构造,村民们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自古就有“九龙戏金盆”之传说,村子坐落在“金盆”之中,周边围绕着九条巨龙,因而苇子水村兴旺发达。
村子民居分布在“九龙八岔”的沟谷之中,每一条沟岔中都依山建有明清四合院,虽历经磨难,但大部分都得以保存了下来,其鲜明的明清风格让人倍感世事沧桑。除此之外,村中有“一榆两槐四古柏”的古树,也有娘娘庙,龙王庙等古庙,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大台街道千军台村
千军台村是京西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之一,史称千人台。古时因位于汉、匈奴交接点大寒岭下,或为古驻军之所,或为军户成村,而称千军台,当地有人称之为千军万马台。村域内曾有供奉鬼谷子的王老庵、圣泉寺、地藏庵及大寒岭毗卢寺等古寺庙。有古道古桥,古松古槐,还曾出土“开元通宝”、“大定通宝”等唐、金古钱。明代以来,村中天人吉祥圣会以大幡及演奏古幡乐的吹打音乐班为主要会档,保留元宵节走会盛于春节过大年之传统习俗,以千军台庄户幡会(又称京西古幡会)之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斋堂镇马栏村
马栏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辖区内,地处太行山余脉,平均海拔米。村域面积13.68平方公里,南北长0米东西;宽米,村落面积.5亩,其中耕地面积亩。马栏村依山势而建,以龙王庙为中心,沿山体呈带型展开,是北方少有的沿水街逐渐发展形成的村落。村落始建于元代,原为圈养马匹之地,因而得名“马栏”。抗日战争时期,马栏村为萧克将军、邓华将军所领导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驻地,村内有大量红色文化遗存。
雁翅镇碣石村
碣石村地处门头沟区雁翅镇西南部,海拔高度米,地域面积9.96平方公里,聚落沿沟谷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北依山,南临沟,像散落的珍珠镶嵌在山里,无主要街道。林业为该村的主要产业,主要物产有杏核、核桃。因为村前有很多躺倒的巨大石头,人们根据“立石为碑、卧石为碣”的说法,给这个村庄起名“碣石”。碣石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以水井数量多而出名。72眼古井散布在内外各处,村中、田间、地头儿都有水井,其大小不一,造型富于变化,风格各异,很多古井都蕴含着一段动人的传说,被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命名为“京西井养第一村”。现在保存下来的文物主要有:重修圣泉寺碑一座、龙王庙一座。高家坟出土的金代定窑花碗碟、十二生肖的铜镜、铜灯等,已由区博物馆收藏。
斋堂镇沿河城村
沿河城村位于门头沟区西北崇山峻岭的大峡谷中,刘家峪沟和永定河的交汇处。沿河城旧属真保镇紫荆关所辖,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年,“沿河城与敌台”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斋堂镇西胡林村
西胡林西距镇政府所在地斋堂3.7公里,距东胡林0.5公里,西北距高铺2公里。东北距东胡林村1公里;海拔米北纬39度58.分,东经度44.分。该村为清水河、南涧沟长期冲积而成,村北多河水泥沙沉积土层,土壤为褐土。土地平整、肥沃,单块面积相对较大,最大的“三十畦”整块面积达40余亩,非常适宜机耕作业,适合发展现代农业。该村历史悠久,辽时称胡家林村,明时分东西二村。
王平镇东石古岩村
东石古岩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史称石骨崖、石窟崖,俗称大石古岩,位于镇域东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的故居便坐落在这个小村庄,同时这里也是三条京西古道的交汇之处,是京西古道上因商而兴的传统村落。
顺义区(1个)
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焦庄户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紧邻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的焦庄户村,3年被北京市农委、市旅游局确定为市级民俗旅游村。焦庄户村现已成为了红色旅游的重要之地。现在供观众参观的地道战遗址包含三个部分:地道部分,地上村落部分和纪念馆。地道部分保留有多米长,地道内有休息室和指挥所,有单人掩体、陷阱、碾盘和庙台暗堡等战争设施,还有水缸、炕洞、墙柜、锅台、猪圈、柴棚、驴槽等较隐蔽的出入口和瞭望楼;地上村落部分主要是展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老式民宅、原汁原味的村落格局以及村民日常的生活场景,亲自品尝忆苦饭;纪念馆部分始建于年秋,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更多的是以多种形式和手段浓缩和集中展现珍贵的史料、文物,历史画面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延庆县(1个)
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
八达岭镇岔道村
岔道村隶属于延庆县八达岭镇,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已有年历史,古城内花岗岩石板路面,城隍庙、关帝庙、古驿站、临街店铺、客栈、四合院等文物古迹处处可见。走进古香古色的岔道,可以领略到明清时期的风土人情。全村户,有70%的人都从事了旅游服务。岔道地处三岔路口,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因地势险要,成为历代重要交通要塞,军事要冲。元代大都至上都驿站从此通过。往西通至榆林、怀来、宣化,往北通至延庆、永宁四海,往东南通至北京,故名“岔道”,曾名三岔口,又名永安甸。
昌平区(1个)
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
流村镇长峪城村
长峪城村地处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深山区,距昌平中心城区54公里,海拔在米以上,空气新鲜,植被茂密,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称。长峪城村以城为名,村中有三道城墙。长峪城与镇边城、白羊城并称北京边关三城。由于海拔较高,长峪城村夏季凉爽,是避暑胜地。四周山上植被茂密,是一座天然氧吧。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大坝造就了高山出平湖的景观,有“昌平第一峰”之称的黄花草甸美景醉人。
密云区(3个)
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新城子镇吉家营村、太师屯镇令公村
古北口镇古北口村
古北口是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内蒙古草原之间相互往来的交通要塞之一。地处北京东北边缘燕山山脉的重峦叠嶂之中,南有密云水库,东游雾灵山,北连承德避暑山庄。与卧虎山和蟠龙山形成对峙,紧锁潮河。康熙《回銮抵古北口诗》:“地扼襟喉趋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故有“京师锁钥,燕京门户”之美誉。
新城子镇吉家营
吉家营坐落在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的西北麓,全村分为6个自然村和东西两城,村落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整体轮廓呈长方形,小清河为安达木河的支流自西向东从聚落北侧流过。据村民介绍说,吉家营原名吉家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东、西两个城门便是这个历尽沧桑的村落的最好证明。靠近城门两侧的城墙也基本保存下来,但其余的部分大都已经损毁。村南和村北有两口古井,西城门外立有题着“里仁为美”的古牌坊。久远的历史,也造就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娘娘搬家、观音降魔、龙虎争斗馒头山,如此等等,村里的老人们都能将这些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太师屯镇令公村
令公村属密云区太师屯镇辖村。村人姓氏多为王姓,据家谱记载:王姓始祖起于太原王氏,初祖名王统,明朝初年带着四子从山西迁居密云,辗转落于古北口,开枝散叶。因明末战乱,王姓某支迁至令公村,因先祖曾居于古北口杨令公庙旁,因此新村名令公。村内建有明代古堡,古堡背倚青山,村民原居于城堡内。数百年间,村落逐渐扩大,一座座新居围绕着古城依次而兴,倚着城堡成为院落,慢慢地,古城融进了村中,形成独特的“村中城”景观。“令公村,靠北坡,金银财宝十八锅;朝阳洞、万花山,二柏搭枝好神仙。”这首村里世代流传的歌谣,生动地描绘出了城堡、古树和山水——令公村的三大景观,也吸引着各方游人慕名前来。
什么是中国传统村落?
据了解,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列入传统村落的条件是?
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一般要具备以下特点:村落自然景观较好,建筑风貌基本完好,民俗民风传承得好。
入选了又有什么好处?
中国传统村落将获得国家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