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11月27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例。
其中,隔离观察人员例、社会面筛查人员例;朝阳区例,顺义区例,通州区例,西城区例,丰台区例,大兴区98例,昌平区91例,东城区67例,海淀区60例,平谷区55例,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各44例,怀柔区22例,延庆区12例,密云区9例,经开区6例,房山区5例;重型1例、普通型6例、轻型例、无症状感染者例。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当前,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社会面病例数快速增长,增速尚无缓解趋势,波及街乡范围扩大,首都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临时管控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
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负责人王大广介绍,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经严格评估,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严禁采用硬质围挡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对于看病就医、紧急避险、救护救援等特殊情形,要确保外出渠道畅通。对于符合解封条件的,做到“应解尽解”。
同时,规范采用临时管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因流调溯源、查阳追阳等采取的临时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向群众发布公告,做好解释说明和服务保障,坚持快管、快查、快解,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资料图
此外,本市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王大广说,属地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动员社区干部、民警、医务人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全力做好居家人员服务保障工作。
强化基本生活服务保障。明确专人保障居家人员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允许闭环管理的快递、外卖进入风险区域,采用无接触方式将物资配送至楼门口或小区(村)固定接收点,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米”。
强化医疗服务保障。对于紧急就医人员,允许家人陪同乘私家车“点对点”到指定医疗机构就医。
重点做好特殊人群兜底保障。对于空巢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孕产妇、残障人士、精神类疾病患者、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建立专项台账,制定需求清单,安排专人负责,优先做好服务保障。
对集中隔离期满和感染后治愈出院(舱)的人员,允许进入小区(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对纳入“白名单”的应急保障医务人员、保供人员,允许持通行证和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出风险区域。
积极回应群众涉疫诉求。用好市民热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对涉疫诉求“接诉即办”,确保群众居家期间安心舒心。
疫情呈现多点多面发展态势
涉及多个街乡
发布会上,刘晓峰介绍,当前本市新增病例数和社会面病例数持续增加,要加强市区统筹,实现上下联动,根据全市疫情形势和重点区现状,按照“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引导好”的工作要求,因时因势优化各项措施,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各区要根据自身疫情态势变化,合理布局核酸检测点位,统筹安排人员力量,科学分配工作时间,持续优化核酸检测质量,保证阳性人员转运、社会面防控、风险人员和风险区域管控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合村并居、集中上楼、人口倒挂等村居的规范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建立人员、行业台账,精准掌握风险人员底数,加强规范管理,引导人员自觉落实村口卡口扫码测温、登记、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要引导高风险区人员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服从社区(村)统一安排,开展健康宣教,引导居民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做好居室环境清洁和通风。高风险区人员要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立即报告,配合相应管控措施;在转运、核酸检测、外出就医等情况时,应规范佩戴N95或KN95医用防护口罩。
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快速传播,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明显,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全国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的严峻复杂态势,本市疫情也呈现多点多面发展态势,涉及多个街乡。
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刘晓峰请广大市民朋友减少不必要的出差和旅行,不去风险地区和人员密集场所,不聚集、不串门、不扎堆,做好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进入公共场所配合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编辑丨张兰综合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片丨北京商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