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编辑眼中的好照片(7)展示了近一个月来,刊发于人民日报的34幅(组) 新闻照片,其中来自云南的2组 照片在列。
赏好图,看门道,带您外行秒变内行。这些照片好在哪里?又怎样与版面文字报道相得益彰?听听人民日报夜班编辑的专业分享。
“游客的事,都是大事”
图为古城派出所民警正在与游客交流。王彦摄
图为杨用宝(右)给获救人员增添保暖衣物。杨用宝是云南省大理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副所长,参加过多次苍山救援;守护辖区内多家酒吧客栈,认识90%以上的客栈经营者,为0多万游客提供安全环境。
年3月9日凌晨,四川游客赖先生报警求援。当天苍山寒风夹着大雪,能见度仅5米。在地图上标注好大致位置、规划好路线,顶着寒风,踏着齐腰的深雪,杨用宝和同事们凭着经验前去救援。最终,民警在海拔米处的烟雨亭附近找到了他。
赵四代摄
刊于《人民日报》.10.26第11版
苍山深处,白雪皑皑,被困野外的游客等待救援;不顾危险,不怕辛劳,三名警察来不及掸去身上的积雪,就赶忙为游客穿上大衣。只此一瞬,“美”的心灵、“美”的情谊溢于言表。两张照片一冷一暖,生动诠释了那句“游客的事,都是大事”,也让读者感受到,“平安中国”落在每个人心里。
——政治版徐雷鹏
两张全家福见证脱贫路
图为年5月20日航拍的龙凤村。胡艳辉摄
图为年,刀正华一家在屋前合影。李有华摄
图为年5月20日,刀正华一家在新居前合影。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南科新寨(现龙凤村)在一批批驻村干部的帮扶下,村民将村子里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了甘蔗、木薯、草果等经济作物。作为直过民族的一员,刀正华经历过在深山密林里的原始生活。年,村寨得到国家重点扶持,他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到定耕定居的现代生活,近年来,村寨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年,龙凤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元。
胡艳辉摄
刊于《人民日报》.10.30第7版
密林掩映下的特色村居错落有致,好一幅脱贫新村图。航拍将小村面貌尽收眼底,多了几分震撼;通村公路让路、树、屋形成蜿蜒线条,多了几分自然;高饱和度的色彩则紧抓读者眼球,多了几分清新。新旧照片的对比生动地诠释了“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要闻七版卢涛
秋染马泉沟
图为马泉沟的红叶景观。
金秋时节,位于山西省平陆县坡底乡马泉沟景区的红叶进入 观赏期,吸引游客休闲观光。
近年来,坡底乡立足万亩红叶资源,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把“抓干果、强交通、兴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突破口,马泉沟优美的自然风光得到游客的认可,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薛俊摄
刊于《人民日报》.10.19第4版
什么样的秋色最迷人?想必能代言北方秋色的,一定少不了万山红遍。图片里,鲜艳的红色从山顶逐渐向下方和远处延伸,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扶贫公路绵延而下,画面有了视觉中心,乡村旅游也有了发展空间。透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到马泉沟的秋天,是迷人的秋天、收获的秋天。
——要闻四版杨烁壁
消费持续回暖潜力不断释放
图为近日,游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观光游玩,欣赏梯田秋色,体验民俗风情。
吴生斌摄
刊于《人民日报》.10.20第10版
远观,交错的曲线形成流动感,鲜艳的色彩体现生机感,竖向的画幅增强纵深感。近看,起起伏伏的山峦,层层叠叠的梯田,郁郁葱葱的庄稼,弯弯曲曲的小径。游客徜徉其间,与山中美景构成一幅清新的画面,层次分明,讲述着金秋时节出游的喜悦,映射出旅游消费旺盛的活力。
——要闻七版张子扬
守护幸福渠
图为10月20日,村民在高流大渠上进行巡护。年10月,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高流村群众历时6年,凿出了一条生命之渠——高流大渠,当地群众60余年坚持义务管护。
如今,高流大渠满足了6个村民组的用水,解决了亩稻田和亩经果林的灌溉。
陈曦摄
刊于《人民日报》.10.23第4版
画面中,一座山,一个人,一条渠,一条路,场景题材新鲜,抓人眼球。发现并记录常人不常见之瞬间尤为可贵。大幅面的绿植“留白”减弱了山体构筑的压迫感,同时更显人物所处环境的险峻。有纵深感的护渠路,也是60多年乡村的振兴路。
——要闻四版许诺
生态优助增收
图为日前,游客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泸沽湖镇乘船欣赏泸沽湖美景。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近年来,四川、云南两地多措并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泸沽湖沿岸地区加快实施湖泊保护治理项目,积极探索流域共治共管新途径。通过有效减轻入湖污染负荷,泸沽湖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旅游收益显著提升,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朱海鹏摄
刊于《人民日报》.10.24第6版
泸沽湖是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的热门景点。照片采用倾斜俯拍视角,构成三层景观:近景,轻舟摇橹,碧漪粼粼;中景,游舸星罗,湖烟缕缕;远景,山影如黛,浮云袅袅。一个镜头却拍出3D效果,一帧画面道尽人与自然的和谐,凸显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
——要闻一版邹翔
忆往昔峥嵘岁月
图为三位老兵参观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10月25日,“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曾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贾振鑫、何富贵、吕良(从左至右)三位老兵也专程从山西太原前来观看展览。他们不时交流,并向观众介绍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
人民日报记者张武军摄
刊于《人民日报》.10.26第4版
拍摄当日,“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向公众开放,摄影师忠实记录下 老战士参观并交流的一个场景,具有新闻性、纪实性,人物表情自然生动,令人感佩。
——要闻四版胡安琪
“指尖技艺”促增收
图为10月24日,竹编艺人牟小燕展示新制作的竹丝。近年来,贵州省赤水市依托丰富的竹资源,采取“党建引领+非遗传承+巧手脱贫”模式创办竹编扶贫车间,聘请竹编工艺大师免费对易地扶贫搬迁妇女进行竹编培训,带动群众走出一条“指尖上的”脱贫增收之路。
王长育摄
刊于《人民日报》.10.26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