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抗白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近日,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联合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教育研修学院,在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举办“笃学重实践·地理勇攀登”大中小学生思政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党委书记常华,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宋淑英,妙峰山民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焕,门头沟区地理特级、正高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大中小学生共80余人参加活动。为促进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与门头沟区教委深度合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常华代表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聘任曹彦彦为级地理科学(师范)1班“第一班主任”,并颁发了聘书。曹彦彦向同学们送上寄语,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分享了自己从学生时代到教师岗位的所听、所识、所感,鼓励同学们积极从生活中积攒,从乐趣中培养,坚持知行合一,做到“乐山、乐水、乐自然,敬人、敬事、敬学问”。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地理研修员、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春旺向学生们讲解了黄土剖面的形成原因。区教育研修学院地理研修员、北京市区级骨干教师索宝程向学生们讲解水峪嘴村新村老址建设的区位条件,永定河对于村落的影响,并利用阴阳坡植被的差异,说明植被生长的必要条件。区教育研修学院地理研修员、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祝子晖向学生们讲解京西古道蹄涡的形成,京西古道的历史作用和地质地貌特征。北京市大峪中学地理教师、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刘立地向学生们讲解山区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门头沟区近年来的生态恢复手段。妙峰山民族学校德育主任杜海宇带领干部师生参观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随后,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与门头沟区教委、妙峰山民族学校共同启动“笃学重实践·地理勇攀登”大中小学生实践研学活动,充分利用门头沟区丰富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实地观察学习、走访调查的方式,围绕探究地质奥秘、研学地理要素、感悟历史文化、涵养生态思维、传承红色基因等五个主题展开研学实践。研学实践由门头沟区地理特级、正高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带队指导,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学生,以及妙峰山民族学校的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分别走访了担礼村腾午山庄黄土坡面、永定河水文测量站、丁家滩铁路沿线、京西古道牛角岭段、水峪嘴村东采石场和平西情报联络站等地。最终,在大学生的指导下,中小学生以小组汇报演讲、表演等方式向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展示了学习成果和收获体会。通过实践研学,大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教与学的深刻内涵,中小学生们也从带队教师和大学生们的指导中学习到了大量的课本外知识,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收获颇丰。门头沟区教委将此次活动作为暑期干部教师实训的有利契机,依托区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优势,带领大中小学生“迈出课堂半步”,迈进生活找原型,迈进文献学思维,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学段壁垒,在研学实践活动中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大中小学各学段。同时,此次活动也是面向大学师范生的一次暑期实训,他们作为“未来的教师”,在特级教师的指导下,与中小学生手拉手同上一节田野实践课,既联通了大学师范生的职前学习与职后实践,又架起了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同学习、共成长的桥梁。下一步,门头沟区教委将与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深度合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的整体谋划、衔接和建设,探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学共研共训机制和资源互通共享机制,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循序渐进地、螺旋上升地推动大中小学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