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要在山路上骑行16公里

除去节假日,20多年来

累计走了约12.5万公里的邮路

他,就是王怀敬

斋堂镇沿河城邮局

4月14日,北京刮起大风。在京西门头沟山区沿河城,这里的阵风能达到8级,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

此时,在山路上,有位身穿墨绿制服、双手推着一辆破旧自行车的投递员,在艰难地上坡前行。他的车上载满了大大小小20多个邮包,让自行车增重了很多,但他手中的自行车依旧被大风吹得来回摇晃。

他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邮局唯一的投递员王怀敬,负责沿河城村、龙泉山庄、向阳口村以及珍珠湖等5个投递点、多户村民的邮件收发。

二十年如一日

今年54岁的王怀敬,是土生土长的沿河城王龙口村人。他年就进入沿河城西门外的邮局工作。年,邮政局的柜台业务取消,邮政局也变为了邮政所,他的自行车就变成了送邮政包裹的业务车。

4月14日下午1点,王怀敬像往常一样,开始检查自行车的车闸、脚蹬子。这台已经陪着他两年的自行车,左右两个脚蹬子已经不是同一个型号,左边的是金属材质,而右边已经变成塑料的了。王怀敬说,在投递局工作了20多年,这已经是他的第8辆自行车了,由于每天骑行16公里,且路上全是上下坡、石头子路,所以自行车的脚蹬子、闸皮和轮胎是磨损最厉害的部件。

尽职尽责送好每一份包裹

下午1点30分,来自斋堂珍邮局的邮车为王怀敬带来了他今天将要投递的报刊、信件以及十几个快递包裹。王怀敬迅速将所有邮品登记,随后将报刊放进自行车车筐里,他把十几个包裹放进邮包,并动作熟练地将邮包固定在自行车后架子上,开始投递工作。“村里跟城里不一样,一般都是下午投递,上午邮车得去山区里好几个地方,送到这基本就是中午左右了,有时候忙起来,我们得干到晚上七八点钟。”王怀敬说。

投递的第一站是龙泉山庄,虽然第一站距离邮政所2公里左右,但是要经过2个米长的大上坡和1个大下坡,由于路面坡度大,山里又刮着7级大风,王怀敬骑着载满包裹的自行车,根本蹬不上坡去,只能推车上坡。由于坡度大,且自行车重,虽然刚出发不久,但此时的王怀敬已经气喘吁吁,额头上挂满了汗珠。“这条路现在好走多了,前几年都是土路,一刮风,眼睛什么都看不见,车有时候都能骑到沟里去。”王怀敬说。

心系大山,为民服务

“这是今天的报纸,您收好了,另外上次张大妈没收到的报刊都查到了。”到了投递点,王怀敬妥善交送当天的报刊、包裹后,还不忘跟投递点的村民反馈各种信息。虽然王怀敬只负责投递工作,但是村民如果没有按时收到报纸、期刊杂志都会给王怀敬打电话询问,然后王怀敬就开始从斋堂镇邮局逐级查询,尽快回复村民。

在王怀敬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多个电话号码,上面详细记录着村民姓名、地址和隶属投递点。“这都是平时积累的,谁给我打过电话,我都会存起来,现在村民来电话,我基本不用看名,听声音就知道谁打来的。”王怀敬说。

村民张大妈说:“王怀敬比我儿子都亲,平时我需要什么,只要给他打一个电话,他全给我捎来。”山里居民距离斋堂镇有15公里,距离门头沟70公里,因此购物不便成为村民的难题。为此,王怀敬借助邮车来往运输和自己去镇里办事的机会,义务帮村民购买生活用品。村里人都说他是“流动的超市”,小到扫帚、垃圾桶,大到米面,王怀敬都帮助村民购买,并且送到家中。年,斋堂邮局领导到沿河城视察,表示想让王怀敬转到斋堂邮局上班,村民一听说这消息,纷纷找到斋堂邮局,请求把王怀敬留下来。

晚上7点,王怀敬回到了沿河城邮政所的宿舍,简单吃了几口饭,又开始忙活第二天的投递计划。王怀敬说,“自己快退休了,真舍不得这些村民,希望以后能有个小伙子接班,这里的村民需要。”王怀敬说。

内容来源:首都建设报

(门头沟正宗韩式料理在这里,点击下图)

(来撸个门头沟味儿的串,点击下图)

(门头沟大碗拉面+烤串,点击下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