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是,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春节放弃和家人的团聚,用责任和担当坚守在岗位上则是工作的常态。陪伴、忙碌、守护……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医院里也处处洋溢着别样的“年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54.html
护佑产妇,迎接新生
“克,是个健康的小男孩!”1月22日0时15分,医院分娩室内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医院年首个“兔宝宝”呱呱坠地。刚刚降生的小家伙小脸皱成一团,两只小手攥成拳头,眼睛还没睁开,就“哇呜哇呜”地唱起歌来。每年春节的每一个夜晚,医院产房的助产士都在这里守护着孕妈妈,一起迎接宝宝的诞生。与医院里首个“兔宝宝”是在一片祥和的期待中到来不同,大医院产科手术室则进行了一场繁忙的抢救。接受手术的是一位高危孕产妇。她合并有重度子痫前期、严重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出血风险高,病情极其危重,如果再继续妊娠下去,随时可能会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情况紧急,还在休假中的产科主任朱云霞、手麻科主任医院,与当班的副主任医师高翔、医生张颖以及手麻科副主任医师李昕密切配合,为准妈妈实施了紧急剖宫产手术。“伴随着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一名小帅哥降生啦!克,母子平安,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当新妈妈醒过来回到病房,看到了自己心爱的宝贝时,流下了激动和感恩的泪水,并对产科医护人员辛苦付出表达了最深切的感谢。这只是发医院产科最为平常的一幕。记者了解到,从大年三十到初六,短短七天,医院产科一共迎来了22个兔宝宝,其中还有2对双胞胎。这些新手妈妈中,有18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医护人员都在第一时间对她们完成了母婴阻断,帮助妈妈们实现了生育健康宝宝的梦想。抢救急危重症,假日不打烊
除夕夜,医院也进行了一场93岁急性心梗患者的“跨年手术”。急查心电图考虑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医院各科室通力合作,紧急抢救,全力以赴保障胸痛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手术顺利结束后,年轻的邢文龙医生发了一条朋友圈:上台时仍是除夕夜,此刻已是大年初一。愿93岁的李奶奶一切安好。大年初一凌晨两点,医院太和分院紧急求助一例考虑爆发性心肌炎的青年女性患者已经心源性休克,需要间断胸外按压才能勉强维持血压,遂向医院本部求助。本部4台ECMO机器已经都在使用,考虑到患者年轻和爆发性心肌炎的预后较好,一线值班吴洁医生向科室副主任曾振华汇报后,得到的答案是“必须抢救!”在大家的努力下,患者血压和氧饱和度一直维持在较为理想状态。大年初二晚上10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家住门头沟区的一位94岁老人,由于高龄伴有阿尔茨海默病,误将整个带钩的假牙吞下,随后出现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症状。医院诊治后未能取出,家属医院急诊时距吞入异物已过去11个小时,情况十分危急。经检查发现,患者下咽及食道上段巨大金属异物伴穿孔,皮下气肿形成。由于患者高龄,合并皮下气肿、颈深间隙感染,2级高血压(很高危)、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右肺结节、肺气肿等多种病症,手术风险极大,在术中可能出现大血管出血、插平困难窒息、食道咽壁损伤加重、颈深间隙感染、脓毒血症、误吸等,危及生命。医院立即启动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玉和远程指导,完善了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备血,做好气管切开、经颈入路取异物等多种应急预案,手术室也同步完备多种可能的器械。凌晨3时,患者进入手术室。在麻醉手术中心主任薛富善的指导下,麻醉医生王芳顺利通过狭小空间插入气管导管,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田俊、主治医师徐海艳打破常规手法,灵活采用麻醉喉镜辅助,直视下轻柔松动假体,将双向带钩的巨大异物以最小的副损伤经口成功取出。老人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春节期间,医院两院区消化中心为各类消化内科疾病启动绿色通道46人次,完成急诊消化内镜手术数十台,通过急诊胃镜、肠镜、ERCP等操作,解决了各类消化道出血、急性胆管炎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诊室暖,年味浓
挂福字、贴春联、挂灯笼……因为治疗需要,医院病房里还有很多患者只能留在病房过年。为了让患者也能感受到年的味道和家的温暖,医院医护人员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将病区精心地布置了一番。医院医护人员则选择和住院患者一起守岁迎新,大家齐动手,剪窗花、挂灯笼、写“福”字,把病房装点得“年”味儿十足,让患者们在喜迎新春的氛围中接受治疗。新春佳节,除了在“一线”奋斗的医务人员,医院里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身影,如后勤人员、保安保洁等,他们同样用自己的“坚守”,医院诊疗工作的安全有序。“能让一线的医生和护士吃上一口我包的饺子,医院作贡献了。”医院厨师长高举自豪地说,老家在吉林的他,已经3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依旧选择在除夕这天坚守岗位,带着食堂员工包饺子,让除夕值班人员和住院患儿收获了如家般的温暖与喜庆除夕夜。除夕夜为值班人员和患者送上水饺也是北京医院坚持了多年的传统。“我们辛苦点儿没关系,一定要让不能回家过年的人,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要吃上象征过年的热腾腾的水饺。”北京医院总务处带领食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不休息,为全院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和住院患者准备了手工水饺。“一顿饺子,一‘家’团圆。心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多位患者表示,医院里过一个冷清的春节,没想到收到了那么多暖心的问候和祝福,这样别样的年,不仅暖了心,也加速了病的康复。来源:《人民政协报》(年02月01日05版)记者:陈晶版面编辑:陈晶新媒体编辑:莫愁审核:周佳佳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