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让“公平正义”成为小康生活坚强后盾
从公、检、法机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公安机关大力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筑牢执法公正;从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到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审判质效,推行立案登记制、基本解决执行难、智慧法院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政法系统在保护人民群众的实体权益和维护程序正义、程序高效上下足了功夫,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北京政法战线始终如一,让“公平正义、司法为民”成为人民群众小康生活强有力的后盾。
扫黑除恶“扫”出朗朗乾坤
在房山区琉璃河镇五间房村,曾经在农用地上拔地而起、被视为黑恶势力标志的违法建筑已被彻底铲除。党员们的组织生活恢复了正常,村里还搞起了党建文化街。老党员苏玉珍弃用了家里的大水缸,拧开水龙头,随时都有哗哗的自来水,再不用为吃水用水而发愁……
轰轰烈烈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让这个地处北京南端的小村庄一扫多年阴霾。对村民们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公平正义,更能坚定他们对法治的信心。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陈海涛,于五间房村而言就是这样一个毒瘤。
(陈海涛等人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在北京二中院宣判)
靠设赌局、暴力追债发家的陈海涛一边豢养打手,用暴力在村里建立畸形权威,谁敢不言听计从,换来的就是拳脚相加;一边谋取私利,非法占用数万平方米农用地建设经营,个人财富与日俱增,资产过亿。
就连用水问题,陈海涛都要与民争利。陈海涛下令,村里只在每天下午1点至3点供水,理由是供水水泵维修费用高,耗电量大,村里没有经费。但陈海涛自家四合院里的水管却直通村里的水泵,24小时随时叫水。村民们苦不堪言,“就这么点水,还得洗洗涮涮,想吃个凉面条都没有凉水。”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方案》,成立市委政法委牵头,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等38个部门为成员的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以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专项斗争不断深入。
陈海涛等14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成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北京法院审理的涉黑首案。
为了深挖黑恶势力团伙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市纪委市监委会同市公安局建立了联合办案机制,开创了公安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办案、同步上案的新模式,成为北京扫黑除恶工作的一大创举。
年5月28日,北京二中院作出判决,主犯陈海涛涉14项罪名获刑25年。此后,该案涉及的涉黑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也得到了严肃查处。
“大快人心,扫黑除恶彻底把他们除了!”听到陈海涛团伙伏法的消息,苏玉珍畅快地说。黑恶不扫,社会难稳;黑恶不除,民心难安。扫黑除恶,“扫”出的是一片朗朗乾坤。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来,北京法院系统审结一审黑恶案件件,判处罪犯人,判处追缴、罚没、退赔财产27亿元。涉黑恶腐败及保护伞案件69件92人得到法律严惩。
一个个涉黑涉恶团伙被连根拔起:利用手中职权压榨村民的“土皇帝”,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石凤刚伏法后,终于见到青天的村民们放起了鞭炮,拍手相庆;把偌大的大洋路市场变成自己独立王国的穆建军恶势力团伙倒台后,大洋路市场活了,余家商户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暴力强迫租户搬家,扣除押金坑害租户的“黑中介”恶势力犯罪团伙被剿灭后,对重构健康有序的房屋租赁业态产生了标杆性的意义……
有了安定有序、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当欺行霸市的“地头蛇”、横行乡里的“村霸”、侵占集体资产的“硕鼠”纷纷落网,不仅净化了社会风气,也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阳光执法保障公正文明
让触犯法律之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也让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保障,这是很多老百姓对“公正”的朴素理解和基本要求。
如何让执法更加规范,监督更加有效,回应百姓期待?北京公安机关率先创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引入刑事速裁法庭,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前移监督端口,形成向全国推广的“北京经验”。
前不久,男青年张帆(化名)和朋友聚餐饮酒后驾车上路,在京哈高速公路出京方向白鹿收费站被民警拦了下来。后经血液检验,张帆构成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犯罪。随即,他被送至朝阳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从张帆走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一刻起,透明规范的执法程序便伴随着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在登记接收区,张帆接受完人身安全检查,换上中心统一的衣服,进行个人基础信息采集,手腕上也多了一个黑色的电子手环。
这小小的手环,将记录下张帆的全部案件信息以及他在中心办案区域内的所有行动轨迹,就连张帆的个人物品也是经由手环打开专属存储柜存入。
办案区域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全天候、无死角的视频监控之下。信息化管理、全流程监督,让任何可能侵犯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情形在办案中心都无处遁形。
对民警执法办案的监督加强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最终确保的是法律能够准确适用,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检验。
在规范化的执法程序下,张帆的案件进入“快车道”。经过前期侦查和讯问,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加之他如实供述,自愿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可以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进行48小时速裁办理。
警方在完成全部侦查工作后,第一时间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起诉。检察机关依法审查后,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对张帆提起公诉。很快,该案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设置的刑事案件速裁法庭开庭审理。庭审只用时15分钟便当庭宣判,张帆被依法判处拘役1个月零15天,并处罚金元。
不需要较长的办案周期,不用算着日子等待庭审,全部程序都是在中心内完成。从被抓到宣判,只经历了38个小时。张帆根本没想到,他的案子会办得这么快。
如此高效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对于派驻中心的值班律师李安琪来说已经司空见惯。那些自愿认罪认罚、又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嫌疑人,由司法局指派的值班律师在第一时间会见,为其及时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北京市各区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都设立了刑事速裁法庭。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在各自独立的情况下相互配合,实现了认罪认罚案件48小时全流程流转。
48小时全流程速裁办理,能够极大节省诉讼资源,大幅度缩短审前羁押期限,让被告人不必经历长时间的羁押,尽快获得依法判决。“这本身就是司法公正的最好体现,对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李安琪说。
“司法为民”让公平正义更深远
如今到法院诉讼有多方便?律师李娜深有体会。大多时候,她都不用大老远跑到法院,立案、开庭都能在线进行,就连法院送达开庭传票、裁判文书也多是通过电子方式。司法便民服务提速之快,放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李娜还记得这样的画面:年年初,在北京某基层法院立案大厅外,当事人排出几十米长队,大冬天搓着手、跺着脚。那时候,李娜也经常“立案焦虑”:“只要去法院立案我就特别紧张,比开庭紧张多了,因为不知道能不能立得上,有时候为立一个案子要跑好几趟。”
就在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从新闻中看到习总书记这句话时,李娜内心再认同不过。
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就“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和“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六难三案”问题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大力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进一步提高诉讼服务水平。紧跟着,年立案登记制开始全面施行。此后,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建设逐步开展,网上立案、“云端”调解、跨域立案、一站式司法确认、“云法庭”建设……一一实现。
(互联网法院法官利用云法庭开庭审案)
(法官冯晓光(左二)在东四街道调解纠纷)
“现在法院门口排队的当事人明显少了,一场网络庭审能跨越几千公里。门槛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可以说司法服务是相当便民了。”李娜在对比中感受着时代变化。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今年,北京法院进一步推出“夜间法庭”试点工作,累计开展“夜间法庭”余场;建立热线参与诉源治理工作机制,打造联系法官主渠道……实践证明,只有站稳人民立场,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司法工作才能符合民情、体现民意、赢得民心,司法事业才会呈现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门头沟区法院斋堂人民法庭位于北京最西的深山中,翻过一座山头,便是河北省涿鹿县。今夏连着好几场降雨,山里背阴处的台阶上长满了青苔,走在上面哧溜哧溜的。在这样的山沟、乡村,网络、智能化的普及速度远不及城里,法官走出去,将人民法庭的司法功能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成为常态。
白虎头村村干部李耘经常能在山道上撞见法官谢耀宗。有几次,谢耀宗背着国徽进村巡回审判、搞普法讲座,她也去现场学习。近两年,伴随着“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建设,门头沟区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李耘紧跟时代脚步,将自家宅基地流转到村里,用于集体开发民宿产业。在白虎头村,像李耘这样的村民有十几户。
前不久,因村里的合资公司想向银行融资扩大民宿规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福强向斋堂法庭“点单”,提出法律风险防控需求。谢耀宗接单后于7月中旬上门服务,就银行融资贷款流程、用经营权做担保的法律风险等问题给出建议。涉及自家宅基地,当天李耘和几户村民也在现场。谢耀宗讲完,宋福强和村民们都有了底气:“有了法律上的支撑,村里干起大事来胆子大了,也踏实多了。”
眼见白虎头村民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斋堂镇火村、柏峪村、双石头村跃跃欲试,纷纷寻求法律服务。日常审判工作之余,谢耀宗更忙了,但他却乐在其中:“司法服务靠前一步,提前防控风险,参与社会治理,让辖区群众都能享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红利,我认为这是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公平正义。”
斋堂法庭辖区内的村民,从前几年的完全不懂法,到遇到纠纷被动解决,再到如今追着法官咨询,提前防控风险,这里面有乡村振兴的成果,更有法官们走出去司法扶贫的功劳。在谢耀宗看来,“公平正义”四个字不仅体现在个案判决中,同样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有温度的司法服务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