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的最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北京海淀树村等三块地本来应该在1月26日上午正式开拍,但最终等来的却是一纸公告:这三块地被暂停挂牌交易了。

这三块地,以海淀树村的两块地最为瞩目,位置极佳,但命运多舛。

本次已经是第三次暂停出让了。

第一次是年12月10日,

年12月31日,该地块宣布执行新型共有产权房。

第二次是年1月11日宣布延期。

第三次是年1月26日再次宣布延期。

一开始定位为不限价地块,超过两位数的房企都盯上了这两块地。根据规划指标,树村两块地将成为大平层豪宅,房价有望突破12万+。

第二次和第三次延期,原因已经公布了:此类住房销售、管理要进一步细化。

如果说过去几年,楼市调控效果最好的城市,北京必然是,这其中就在于北京敢于尝试,比如年开始大规模搞限竞房,一时间库存高涨,房价停涨。

北京在践行三稳方面是非常坚决的,地价,房价和预期都必须特别稳。

但是树村这两块地,执行新型共有产权房,初衷是没问题的,但是在技术层面却有着巨大漏洞,如果此类地块扩大化,三稳是很困难的。

新型共有产权房,在设计时,有4条主要规则:

1、个人和政府分担房价,按比例持有房屋产权。

2、购房人只需要拥有在京购房指标即可认购。

3、可以出租,租金不是按比例分配,而是全归购房人所有。

4、再出售时,政府只按比例收回原值房款,所有溢价全部归购房人所有,此时转为普通商品房。

第1条和第2条其实没啥问题,扩大了认购者的覆盖面,有利于改变原来共有产权房不受待见的情况。而正是因为这个初衷,才有了第3条和第4条,但后面两条却存在很大的漏洞。

个人部分其实没啥问题,问题出在政府产权部分。

政府出钱买房,但政府放弃了房租收益和转让收益。

如果把这一套房子拆成两套小房子,从实际效果来看,等于是买一套房送一套房,坐等它涨价套现就好了,这就是无本的买卖啊,这就是在变相刺激炒房。

这种地段这种性质这种产品的房子,谁不抢着买呢?

所以,最终等来的结果,只能是暂停,后续必然要大幅修改规则。

我判断,这块地最终可能就不会拿来试点了,地块规划太好了,有可能直接转为不限价地块出让。

至于新型共有产权房的前景很难说,有了这次的事情之后,接下来必然会继续打磨,时间恐怕会很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继续走行政手段代替市场规律的思维。

行政手段可以做到很严苛,就是原来的共有产权房,完全剔除炒作投资欲望,但结果就是只能住的房子没人要,最终只能减少供应。远的不说,比如年前门头沟的诺德彩园和顺义的蓝境佳园,第一次申购近一半的房源无人申购,第二次申购不得不放宽申购范围,城六区均可参与。

这与市场需求完全背离,五环内的共有产权房坐拥地段优势,大家还有点购买的欲望,但大部分都在五环外甚至六环外,面积小户型差配套缺失,转让极其苛刻,占用首套房购房指标。这一大堆缺点,已经完全KO掉了房价便宜的优势了,自然是被大家嫌弃了。

新型共有产权房放宽了很多,但过犹不及,异化成了房炒不住。背离初衷,只能暂停。也许这中间可能根本就没有那个所谓的黄金分割点。

现在买房的人都希望能把它当做资产来配置,凭什么我买的房子原地不动,甚至亏损,而别人买的房子能赚钱。真正的刚需,绝不是要一套只能用来住的房子,而是分享城市发展的红利,多寡都没问题。

想当初,金茂国际社区,远在顺义,很多人都抱怨50平米的户型没抢到,为什么这么火,人家是商品房,总价只要万起,这不香么?

面积可以让,价格可以让,但完全的商品房产权,这一点不可能让的。

与其绞尽脑汁搞一些看上去完美的行政手段,倒不如多盖一些刚需买得起的商品房,面积小点,地段差点又何妨?

需要的只是对这些项目做好品控,房子可以小,质量不打折扣即可。

大城市,住房小型化,本来就是趋势,多搞点大家能买得起的商品房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